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外汇资讯

外汇资讯

建银国际: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简评:新时代 新征程

2020-12-07 09:07:45 admin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简评:新时代 新征程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简评:新时代 新征程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如何把握战略机遇的同时防范化解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规划编制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背景是: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基调。

  五中全会公报要点总结如下:

  ●双循环理论:双循环指的两个循环是国内大循环以及国际大循环。国内大循环为主着眼于提高国内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平,国际大循环逐步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更好地分工协作。目标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了持续改善国内大循环,需要维持科技创新,消费者购买力,以及提升商品消费品以

  及服务业产品的质量。

  - 会议提出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创新:会议提出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绿色发展:本次会议再次强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也加入指导思想部分的新发展理念。会议提出需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 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跟2016年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对比,本次会议更加强调提高内需,绿色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继续把创新作为一个核心目标。

  除了十四五计划以外,本次会议也强调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也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未来几个月主要的政府会议包括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明年3月的两会。根据以往经验,虽然经济工作会议很可能强调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性,大概率需要等到2021年的两会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才能得到更详细的内容。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五年规划:

  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阶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如何把握战略机遇的同时防范化解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规划编制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十三五”规划编制背景是全面深化改革,即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意见,所以其核心内容是加强界定政府和市场关系。而“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背景是: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基调。这意味着,整个“十四五”时期外围形势变化将非常剧烈,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是当下发展的重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央政治局会议用三个“仍然”对“十四五”时期发展大势做出精准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面临的内部深层次问题,则要求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理顺体制机制,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十四五规划时间表

  宣布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以及规划的建议之后,中央政府将继续进行对于十四五规划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参考2015年经验,11月初将发布一个对本次宣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在这个说明会有更详细的内容。

  未来几个月主要的政府会议包括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明年3月的两会。根据以往经验,虽然经济工作会议很可能强调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性,大概率需要等到2021年的两会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才能得到更详细的内容。

  十四五与十三五主要内容对比

  回顾十三五目标完成情况

  在十三五阶段,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也面对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十三五主要目标完成了多少?以下是十三五主要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疫情暴发之前,很多市场参与者都在讨论能否在2020年完成“翻一番”的目标。GDP增长方面,2020年普查调整之后,预计2020年需要5.5%的增长才能翻一番。由于疫情的效应,今年很难达成,但中国可能是全球唯一的主要经济体能在2020年维持正增长。虽然最终数据可能低于“翻一番”要求的水平,能说考虑到额外因素也基本完成目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方面,实际工资指数在2019年已经差不多完成目标,2020年只需要上升1%左右达到翻一番的目标。过去几年,年度增长在7-9%之前波动。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6%。

  - 从消费角度来看,2015年底,消费对GDP的贡献为53.7%,对增长贡献4.9个百分点(2015年GDP为7.0%)。在十三五计划的期间,2019年底消费对GDP的贡献上升至55.4%,对增长贡献3.5个百分点(2019年GDP增长为6.1%)。整体来看,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略为上升,但很难算明显加大。因此,提高消费贡献仍然是十四五的一个重要目标。

  - 从服务业角度来看,2015年底,服务业占GDP 50.7%。在十三五计划的期间,2020年1-3季度服务业占GDP的比率上升至55.4%。如果四季度数据维持这个趋势,应该能靠近设定的56%目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十二五阶段,中国城镇化率从51.3%上升至56.1%。十三五阶段至2019年底,城镇化率从56.1%上升至60.6%。如果2020年城镇率继续略为上升,应该能完成目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根据统计局8月27日的报告,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3%。在十三五计划期间,政府明显提高研发开支。科技研发开支占总开支比率从2015年的2.8%上升至3.5%。中央政府比率从3.3%上升至4.0 %,地方政府比率从2.3%上升至2.9%。

  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四五规划关键词及对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

  虽然本次全会公报尚未没有提供太多详细的政策内容以及量化的目标,但五中全会突出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推动科技创新及提升内需。总的来看,以下几个主题的地位较为突显:

  1、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际上是对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修正和调整。早在2006年和2011年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均明确强调对“两头在外”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进行修正,提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24日举行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则第一次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理论”列入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系列理论之一。这是党中央顺应时代要求所做出的战略深化和战略再定位,是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新时期面临的各种中长期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的战略决策。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利用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回旋空间大的特点,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从双循环的内涵来看,内需消费、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制造业和产业链现代化、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国家安全和国防现代化等都将是重要的主题关键词。

  2、科技创新、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对照来看,“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实施已有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部署启动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 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加强深海、 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

  相关主题: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升级、数字经济、新基建、现代服务业等

  3、 碳中和及绿色发展

  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及GDP 能耗下降 16%的节能 目标,作为 12 项约束性目标之一,加以强力推进。“十三五”期间,从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再到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首次明确提出碳中和目标,也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长期政策信号,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业内共识是,这是一个非常有力度、有挑战性和艰巨的任务,需要产业结构转型、突破性的技术、大量投资及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撑。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所有国家都要做出巨大努力,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挑战。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要比发达国家2050年碳中和付出更大努力。这是因为,欧、美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2030年后中国年减排率平均达8-10%,将远超发达国家减排的速度和力度。

  相关主题:清洁能源、电动汽车、低碳环保、废物再循环及污染处理

  4、 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我国区域发展新形势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要求出发,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板块。要按照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要求,继续推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建设,形成一批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促进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强化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完善城市群协调机制,加快城际快速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促进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相关主题: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建设、现代农业

  5、 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及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参照来看,“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健全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开展宅基地融资抵押、适度流转、自愿有偿退出试点。完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制度。统筹人力资源市场,实行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各类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健全技术市场交易规则,鼓励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全面推行居民阶梯水价、气价。健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政府投入与价格调整相协调机制。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成本监审,推进成本公开。预计明年3月发布的规划纲要全文将继续强调深入推进以上相关领域的改革。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