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

交易中的“10000小时定律”

2021-07-05 14:45:07 admin

开始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交易了7年和入门仅7天的玩家,有什么区别?


面对上涨行情,已有自己一套交易系统的资深玩家,能信口道出研判形态的各种技术指标,大谈宏观经济到行业

开始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交易了7年和入门仅7天的玩家,有什么区别?

面对上涨行情,已有自己一套交易系统的资深玩家,能信口道出研判形态的各种技术指标,大谈宏观经济到行业现状的基本面,分析了很久后决定买入,最终却扫损出场。纠结过程很痛苦,结果更痛苦。

小白满仓杀入,雄心勃勃,自信、乐观、满怀希望,于是越跌越补,但越补越跌,最终“壮烈牺牲”。

有人调侃,交易无关年资,反正最终都难逃被割的命运。上述两者区别在于,老韭菜可能在被割之前还会挣扎一下;另一个可能就乖乖地跑去镰刀面前,自觉地直直站定。

市场的残酷性有目共睹。唏嘘之余,不仅令人疑惑:交易圈中,究竟时间投入和资本回报是否根本不存在相关性?

01 机遇+天赋>时间投入?

时间投入,很容易就令人联想到“10000小时定律”。这一个理论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他认为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但很多人认为,由于交易的特殊性,这一行业并不遵循10000小时定律。

我们听过太多这样的案例:

“浸淫市场十数年的交易老手,在一次市场扫荡中惨烈爆仓,一夜回到解放前”;

“1X岁天才交易员成功狙击,一单狂赚两位数”;

.......

可能你一天耗十几个小时研究K线和各种技术指标,夙兴夜寐,但纸上的收益数字可能依然不及部分连均线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新手。

小白盈利,当中可能存在运气或取巧成分。而金十本周发起了话题《为了交易赚钱你有多努力?》,调查也发现,只有22%认可“足够努力就能在市场上赚钱”。

在讨论中,很多人提到“天赋”、“机遇”、“方向”、”选择“,比时间投入本身更重要:

“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可以造就一个交易高手。没有1%的灵感,或天赋,努力总会错付。”

“努力要靠杠杆去放大,才能稳定盈利。努力了就会有交易能力吗?不一定,交易看的是机会、技术、准确判断。努力让我们往聪明的交易者靠近,注意,只是靠近,而努力总是有时间成本的。”

“交易根本不是循序渐进的。“机遇”远比“努力”重要,而交易最重要的是行情,是选择,是趋势。”

“交易是门艺术,不是一门技术。技术可以通过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得到提升,而艺术,更多的靠天赋。”

这些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却强化了市场“充满投机”的标签。毕竟,交易门槛是如此之低,而金钱的诱惑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交易成为了一份令人心驰神往的“金光闪闪”职业,一批批人前仆后继地进场。但我们很快就发现,真正成功的没几个,反倒是一茬一茬韭菜被拔高。

02 仅1%做到长期稳定盈利,秘诀在于......

为什么成功交易者数量这么少?下面的数据或者能给予你启发。

知名交易员网站Tradeciety曾经发表过一项调查,经他们针对个体交易员的交易记录追踪研究发现,在市场中只有1%的交易员能实现稳定的净盈利(扣除交易费用)。

这一数据揭露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长期稳定盈利的几乎都是交易时限多年(5年或以上)的老手,而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坚持到最后。

美国期货专家、《市场轮廓理论》(Market Profile)的作者施泰美亚总结出一个非常精辟的公式:交易结果=市场理解*(交易策略+自我认识)。

施泰美亚认为交易成绩是由公式右边的三个因子共同决定的,综合来看基本上是他全部投入到市场中运作的结果:

市场理解是指理解市场运动原因的主要依据和逻辑;

交易策略具体是指你的交易系统,包括基础知识、分析逻辑、执行标准、做盘纪律、资金管理、情绪管控、优化逻辑七个部分;

而自我认识则指交易员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以调节好自己的交易行为。

这三个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长期的内审和钻研的基础上。一个投机者短期的盈亏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长期而言,一个交易者的盈亏一定源于某种内在机制的推动。

03交易中的“10000小时定律”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交易时间投入和收益呈正相关吗?

笔者认为,遵循。但10000小时可能还不足以让你成为一个交易大师。

交易这行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地方在于,其他行业有大量现成的成功的教材和大牛,很多时候按部就班努力就可以,但交易需要的比其他行业要多得多。正如知乎高赞评论写道:

“交易这一行,路基本是不断试错才搞出来的,一万小时的交易只是基本可以知道自己今后是否能靠这一行讨生活。”

也就是说,“10000小时”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10000小时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少新手可能已经被这一数字吓懵。下面我们不妨简单算一笔账。

有数据显示每天开盘和收盘的半小时内交易量最多,假设一名交易员一天从亚盘做到美盘,六个有效交易时间共合计3小时。

一天估计2小时复盘整理或者研究,因此一天交易时间合计在5小时。一年算上52周,一周5个交易日,一年交易时间即1300小时(52*5*5=1300)。最后我们得出,10000小时大概需要8年。

8年时间,你将接触到各种不同环境下的交易。因为在此期间,市场可能已经经历了至少一次的牛熊转换。

几十年来,美国股市的周期一般在4年左右。例如,1962年、1966年、1970年、1974年、1978年和1982年都曾出现过大级别的熊市低点。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的上升期一般为2.5~3年,下跌期为1-1.5年。

如果你从2006年开始交易,你会经历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日本核危机、甚至石油价格暴涨。

经历不同行情和市场环境,对于交易员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查理·芒格说过,他不与四十岁以下的人谈投资,因为年轻人历练太浅,在市场中涉世不深,还不具备与他谈论的基础。有过崩盘和危机的经验,交易员才能更深刻理解经济周期与市场周期的关系。  

04 别人的“10000小时”

当然,8年可能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身边交易8年依然亏损不在少数(交易了十几年仍爆仓的其实也大有人在)。当中影响因素有很多,除了上述的选择、机遇、天赋、钻研方向等之外,还可能包括自身有效学习时间的质量不佳、

那么,究竟何为有效学习?

我们不妨参考以下华尔街专业交易员王坚的一天时间安排,他曾在高盛销售交易部下面的一个子部门Franchise Trading工作过。这些交易员每天和市场联系的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按照这种工作强度,达到10000小时只需2-3年。

6:00,起床,出门前大概看一眼隔夜市场表现。

6:55,参加亚太区股票销售交易部门晨会,时间大概是15分钟,负责不同地区的销售交易人员(sales trader)会总结重要新闻和当天关注事件。

7:30,亚太区的研究销售(research sales)晨会,内容更侧重于个股,尤其是高盛当日新推出报告的行业、个股或近期重点推荐的股票跟进分析。

9:00以前,自由支配和交易准备时间,一般会分为两部分准备。一部分是边听晨会广播边读新闻和研究报告,为接下来的一天做尽量充分的预判准备;另一部分是交易准备,检查确认持仓数据正确,确保风险监测系统、定价系统数据没有问题。

9:00以后一直到中午,亚太地区各大股市会轮流开市,由于业务分工的原因,我的重点在中国市场。

9:30到10点是尤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由于随时可能有机构客户要求任意一个股票的报价,而交易员需要在几秒内给出报价。除了当天盘口情况以外还需要知道相关行业和主要公司的重大事件,比如业绩的公布时间、核心经营数据公布时间、近期行业趋势和公司动向等等。对于一些海外ETF以及ADR产品还需要维护好定价表,以便客户在要求报价时能够迅速给出报价而不报错。

开盘后也需要同时监测套利机会的出现,比如股指期货的升贴水,以及ETF的折价和溢价等等。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盘前确保数据的正确,盘中时不时扫几眼并不占用过多精力。此外,不定期也会有规模特别大的做市性质的篮子交易。

从9点一直到下午16:15香港股指期货中止交易,都属于交易时间,上面说到的工作都会随时出现。而最关键的时间段主要就是开盘和收盘,以及重大宏观数据(比如GDP、CPI等)公布的前后。除了这几个关键时间段以外,其他时候工作强度相对低一些。

从16:15一直到大概19点下班之前,我的主要工作是和中后台部门对账,保证盈亏计算正确,保证交易簿记无误。

剩下的空闲时间基本上都在自学,包括对于各个行业、公司的理解,以及对宏观经济的理解。大概22点以后看一下美股的开盘,美国核心宏观数据公布,股指、汇率、商品的变动情况,一天的工作差不多就这样结束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